当前位置:

一张“物联网” 二代“新渔夫”

来源:经济参考报 作者:沈锡权 方问禹 编辑:罗荣 2017-07-31 09:10:13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  同是太湖流域渔民的儿子,同样子承父业从事淡水养殖,浙江两个“渔二代”正集结在同一张“物联网”上。

 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、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、复旦大学兼职教授……跳出农门15年后,沈杰已是国内物联网领域前沿专家,但2016年他辞去多个职务,决定回到故乡——长三角渔业重镇湖州市菱湖镇,做一名“博士渔夫”。

  父辈亲戚多是养鱼户,沈杰打小也在鱼塘边长大,深知养鱼之艰辛。此番重返菱湖镇,他自觉身负重任:用物联网消除行业“痛点”,重塑渔业生态。

  “博士渔夫”沈杰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创办的公司内介绍汇集养殖户、饲料厂商、销售档口、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物联网平台。记者黄宗治/摄

  “养鱼很辛苦,但利润不高,消费者想吃好鱼却又吃不到。”在沈杰看来,传统渔业已跟不上时代,湖州青草鲢鳙“四大家鱼”养殖都面临转型升级。

  对准传统渔业痛点,沈杰创办了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搭建起汇集养殖户、饲料厂商、销售档口、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物联网平台,正从养殖、销售、融资等环节重构渔业生态。

  物联网新技术,也将另一个“渔二代”章利恩从漫漫长夜中解放出来。

  章利恩在菱湖镇承包了11个鱼塘,今年44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很多。同父辈一样,章利恩养鱼也凭经验,鱼塘含氧足不足,主要看天气判断。因为承担不起鱼塘缺氧“泛塘”、全军覆没的后果,他只能整夜巡塘、一宿无眠。

  “父亲养了一辈子鱼,欠下一屁股债。”章利恩回忆说,父亲养鱼平均三年泛一个塘,前两年赚点钱第三年差不多搞完了,养了一辈子没赚到钱。2010年,也是因为泛塘,父亲急出病来、一病不起,去世的时候还欠着1万多块钱债。

  水下探头、传感器、手机app……渔民用手机随时监控鱼塘含氧量数据,遥控开启增氧设备;即便临时忘记,软件后台也会有人24小时监控,打电话通知。

  “有了这个,我虽然还住在鱼塘边,但夜里只要起来一次看看数据就行,等于请了个工人不停地给我巡塘,还省下不少电费。”章利恩指着手机感叹说,没想到几样小设备,就颠覆了传统渔民积累了数十年的“养鱼经”。

  事实上,物联网带来的“颠覆”,已经渗透到传统渔业的全产业链。章利恩说,以前通过“二道贩子”卖鱼,经常出问题、拿不到钱,现在和物联网平台合作,定价合理、上门收购。此外,物联网还能预测鱼市、指导选择鱼种,渔民不再“会养什么就养什么”“去年什么挣钱就养什么”。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3C频道首页